第九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数字金融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更新时间:2024-10-31 04:10 zixunge 2 0

“金融科技创新需要更加关注均衡性,如果中小微企业得不到格外的帮助,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与大型企业形成代际的差距。如何构建层次更加丰富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现数字金融服务的普惠型,这是当下有待解决的问题。”5月30日,在“第九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卓也发表了主题演讲。多家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以及主流媒体的代表通过线上与线下参会,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会议。

本届评选的征集期为5月30日~7月31日,8月进行初选、复选和终选答辩,9 月上旬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 上公布评选结果并举行颁奖典礼,获奖机构将获得“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荣誉。

第九届案例评选正式启动

关注数字金融服务的均衡性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杨凯生

杨凯生肯定了案例评选的影响力、生命力。他表示,这些年“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评选过程规范、严谨,评选出的优秀案例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与推广应用价值,基本上都经受住市场与监管的考验。为了保证公平、公正,案例评选活动坚持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做法也令他十分赞赏。

“进入数字化时代,特别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以后,金融业除了面临技术性变革以外,更重要是金融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变革”,杨凯生认为,银行数字化需求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经营环境从过去被动式服务更多转入主动式服务,产业、政务、生活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升级、转型,由此催生出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需求。

他强调,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当中,尤其需要注重对客户的帮助,更加关注数字金融服务的均衡性。

一方面,要注意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数字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受限于资源,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很容易与大型企业产生代际差距,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给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新问题。如何构建层次更丰富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现数字金融服务的普惠型,这是当下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注意弥合C端的数字鸿沟。不同年龄、地域、职业、收入的人群对于数字化发展成果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但不管数字金融怎么发展,不应成为部分人群获取金融服务的新障碍。让社会大众都能享受到更智慧、更便捷、更贴心的金融服务,是金融人民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数字金融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黄卓

黄卓表示,数字金融是过去二十年里中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创新。我国在移动支付、在线投资理财、大科技借贷、手机银行,场景化金融服务等领域全球领先。

展望未来,黄卓认为,数字金融呈现四个发展趋势。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数字金融。我国金融体系的技术一直在不断升级,银行年报的关键词由金融科技、数字化变成了智能化,金融科技创新也从商业模式创新转向科技创新。以ChatGPT和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应用跨越奇点,进入智能涌现阶段。

人工智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过去几年,居民投资难的问题凸显,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居民财富的有效配置,为长尾投资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投资端难题,同时引导这些资金转向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未来,数字员工、智能办公助手、智能风控、投资者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金融。过去,数字金融创新大部分基于消费互联网,产业端则发展不易。产业端有很大的差异性,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逻辑,每个产业链有不同的核心企业、核心的平台,核心的信息流和数据流。这就需要金融科技企业针对不同产业,探索出适配的数字化金融服务。

第三,数据要素驱动的数字金融。过去几年,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但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产权问题、数据孤岛问题、数据隐私保护、安全问题。“数据二十条”初步搭建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各个大数据交易所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让数据合规流通,产生价值。未来,公共数据有望进入规范流通和使用,助力企业信用建设,有助于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基于数据的金融服务。

第四,跨境数字金融与中国数字金融/金融科技企业出海。很多国家数字金融渗透率比较低,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更广阔空间。金融科技企业出海,不仅能提升我国数字金融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同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很好的底层支撑。

打造人工智能新名片

上一届案例评选的三位获奖机构代表,分享了获奖案例的最新突破,以及他们对金融科技前沿应用的思考。

交通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李肇宁介绍了交通银行在打造人工智能新名片方面的一套组合拳,并分享了几点思考。第一,要不断拥抱变化。数字金融内涵十分丰富,在数字经济飞跃发展当下,必须更加积极地拥抱变化、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二,要形成协同生态,积极构建生态圈,发挥产学研联动、软硬件协同优势,实现以技术激发应用效能,以应用激发技术创新的飞轮发展。第三,应该抓紧培养适应未来金融科技的人才,尤其在大模型、量子计算、安全算法等关键领域,前沿布局,以项目培养人才,以人才引领发展。

微众银行副行长、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表示,金融机构可借助基础或开源大模型,结合自身独有数据资源及行业信息,进行垂直类的精准调用,实现不同场景和业务环节的降本增效。例如,在研发领域可引入Copilot智能助理工具,覆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环节,提供业务和系统的需求分析、代码解读、测试用例生成、运维异常定位等辅助能力,助力提质增效。

火山引擎金融行业总经理刘俊介绍,针对金融行业App存在的内容不够接地气、用户服务不够精、运营体系不完善的三个痛点,火山引擎通过“内容生态的资源+数智工具的技术+运营服务的经验”三大能力组合拳,为金融机构搭建多样式多触点的内容场景,涵盖内容引入、生产、管理、运营于一体的能力,实现“内容建设”、“体验提升”、“业务闭环”三步走,拉动MAU和AUM。

重点考察创新性、实践性、示范性

“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由新金融联盟主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2016年~2023年,已成功举办了8届。

八年来,案例评选先后评出80个代表国内金融科技创新水准的优秀案例,赢得有关部门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已成为数字金融领域专业、权威的评选品牌。

这80个优秀案例有 35 个来自金融机构,37个来自金融科技公司,8个来自互联网平台。其中,30个案例聚焦供应链金融、金融云、交易银行等公司业务领域;29个案例聚焦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普惠金融、数字营销、保险理赔等大零售领域;17个案例在智能风控、大数据征信、监管科技等方面成效卓著;4个案例通过加强数据治理、升级IT基础设施等,有效提升了机构内部运营管理效率。

回首往届评选,吴雨珊十分感慨:“我们亲眼见证了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从早期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到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科技进步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加速融合的趋势有增无减。”

“现在全行业开始书写‘五篇大文章’,我们越发体会到这项活动的意义,一方面正向激励市场机构不断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填补行业空白;另一方面,为监管部门和学术界把握行业发展最新态势,提升政策研究的科学性、理论研究的实用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吴雨珊说。

本届评委依然由资深专家和知名学者担任,他们是:

财政部领导

杨凯生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李礼辉 中国银行(601988)原行长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黄   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陆书春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

高   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

刘晓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

吕仲涛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

评委会将主要围绕研究攻关关键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体验、深化数据治理与应用、有效控制风险、合规经营与社会责任担当六大维度,综合衡量案例的创新性、实践性与示范性,评选出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案例。

获奖案例还将汇编成《科技赋能金融――中国数字金融最佳实践》案例集。历届评选的案例集均已结集出版或汇编成册,记录下一段珍贵的金融科技发展史。

获奖案例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alababa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