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补血”需求旺盛,二永债发行马不停蹄, “新工具”TLAC正式落地

更新时间:2025-01-20 12:01 zixunge 1 0

  来源:蓝鲸财经

  作为商业银行常见的资本补充工具,今年银行“二永债”发行特别密集。

  5月20日,华夏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的资本工具发行计划均于日前获批,合计额度为不超过950亿元,相关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银行资本。

  银行二永债发行提速,多家银行密集披露发行情况

  事实上,越来越多银行在二季度计划增加二级资本债发行力度,除了上述三家刚获批发行的银行,近日多家银行也披露了二级资本工具发行情况。

  5月20日,兴业银行发行了200亿元的2024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同日,天津银行发行了2024年二级资本债券(第一期)”,发行总额为100亿元。

  宁波银行也在5月13日发行2024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实际发行总额140亿元,含基础发行规模100亿元、超发40亿元,票息2.5%。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共发行债券5013亿元。其中,发行永续债730亿元,同比增长758.82%;发行二级资本债1900亿元,同比增长12.36%。

  这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今年是自2019年发行永续债发行以来首度赎回该类债券的年度。据蓝鲸新闻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5家商业银行面临永续债赎回,合计规模近5700亿元。

  新型工具TLAC债券落地首单

  除了传统的二永债,国内首单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债券也于上周发行落地,给了银行更多资本补充的选择空间。

  5月15日,工商银行率先发行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第一期),成为TLAC非资本债券首单,其中3+1年期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发行利率2.25%;5+1年期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发行利率2.35%。

  TLAC是指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即当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以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的总和。

  不过,TLAC非资本债券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但不属于银行资本,包含清偿顺序劣后、有条件赎回权、减记或转股等特殊条款,次级属性弱于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但强于商金债。

  据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财政部2021年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自2025年1月1日起分别不得低于16%和6%,自2028年1月1日起分别不得低于18%和6.75%。

  早在今年年初,国有五大行已陆续披露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公告表示将分别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500亿、1300亿元的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有市场人士分析,TLAC落地将确保大型银行夯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损失吸收基础,撬动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规模,同时不显著增加负债成本。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alababa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