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宇宙第二大行”,建信人寿为何能亏40亿?

更新时间:2024-10-31 20:10 zixunge 1 0

  来源:独角金融

背靠“宇宙第二大行”,建信人寿为何能亏40亿?

  2024年,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人寿”)未能迎来“开门红”,一季度亏损12.53亿元。

  而建信人寿2023年的年度成绩单也不尽如人意,营业收入降超百亿至414.17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403.33亿元;2022年同期营业收入为567.57亿元,保险业务收入506.1亿元。

  此外,建信人寿2023年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40.32亿元,2022年同期净亏损17.67亿元。

  背靠银行股东的险企拥有诸多天然优势,而建信人寿背靠号称“宇宙第二大行”的建设银行(601939.SH、0939.HK),为何难回盈利轨道?

  1

  “连盈”时代按下暂停键

  建信人寿成立于1998年,前身为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11年经股权转换成为中国建设银行集团成员。建信人寿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银行控股的保险公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至2021年,建信人寿一直保持盈利状态。2021年,建信人寿营业收入600.49亿元,净利润11.88亿元。

  到2022年,建信人寿首次出现亏损,净亏损17.67亿元;2023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40.32亿元。

背靠“宇宙第二大行”,建信人寿为何能亏40亿?

背靠“宇宙第二大行”,建信人寿为何能亏40亿?

  保险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是影响建信人寿2023年业绩的因素之一。2023年,建信人寿营业收入414.17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403.33亿元;2022年同期营业收入为567.57亿元,保险业务收入506.1亿元。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3年保险业数据,2023年1-12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13%。 

  此外,据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2023年十家“银行系”险企共揽保费3642.93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6.19%。

  而建信人寿2023年保费收入为397.13亿元,较2022年下降20.6%,在十家“银行系”险企中降幅最大;此外,保费下滑的还有工银安盛保险,2023年保费收入404.95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滑17.65%;农银人寿2023年保费收入301.64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滑9.32%。

  建信人寿评级报告显示,公司规模保费主要来自传统寿险、分红险和年金险,2023年上述险种保费收入占比分别为69.3%、11.76%和11.4%。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指出,受业务转型影响,加之资本市场波动造成投资收益同比减少,建信人寿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降低。

  业务转型或与“一把手”的变动有关联。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2月29日,建信人寿董事长谢瑞平卸任,到2023年9月19日,林顺辉获批建信人寿董事长任职资格。

背靠“宇宙第二大行”,建信人寿为何能亏40亿?

  而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债资信”)则表示,建信人寿保费收入下降主要受到公司压降趸缴业务规模所致。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理事长柏文喜认为,趸缴业务虽然可以快速形成业务规模,但长期而言,增长压力会越来越大,并且可能导致内含价值偏低和业务结构失衡。

  而建信人寿压降趸缴业务可能是为了降低业务风险、提升业务质量,这种调整符合监管要求和市场趋势,具有可持续性,但需要公司在其他业务领域加强发展以弥补趸缴业务减少带来的缺口。 

  另一面,2023年,建信人寿原保费收入前五的产品主要销售渠道均为银行代理,合计收入约295.08亿元,占保险业务收入的73.2%。

  柏文喜表示,建信人寿对银行代理较大的依赖性可能带来一些风险,比如银行代理渠道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保费收入,而且过度依赖单一渠道可能会限制公司的市场适应性和灵活性。

  他认为建信人寿应该考虑多元化销售渠道,比如发展在线销售平台、个人代理渠道等,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2

  发债“止渴”,

  偿付能力小幅提升

  2023年,建信人寿的退保金61.01亿元,与2022年退保金62.35亿元相比,已有所改善。

  而从退保率上看,2023年第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建信人寿2023年综合退保率为7.77%,居银行系险企第一。

背靠“宇宙第二大行”,建信人寿为何能亏40亿?

  从产品上看,建信人寿聚富6号年金保险(万能型) 2023年累计退保规模高达129亿元,退保率93.01%;龙生福瑞6号年金保险年度累计退保规模为21.18亿元,退保率84.82%,销售渠道均为银行渠道。

  到2024年第一季度,部分产品高退保率的情况仍未发生转变。建信人寿2024年第一季度退保金额前三的产品分别为龙耀一世B款终身寿险、建信优享瑞盈1号年金保险、聚富6号年金保险(万能型),合计退保金额约10.05亿元。

  综合退保率前三的产品分别为财富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E款、聚富6号年金保险(万能型)、龙耀无双两全保险(万能型),退保率分别为23.9%、19.46%、13.74%。

  而在偿付能力方面,得益于成功发行2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及其他综合收益环比上升,建信人寿核心资本及实际资本均有所提高。

  2023年第四季度,建信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5%,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74%,均较上季度末小幅提升。2024年第一季度,这两项数据分别为98%及179%;据该公司预测,2024年第二季度,其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分别下滑至88%和171%。

背靠“宇宙第二大行”,建信人寿为何能亏40亿?

  另一面,建信人寿2023年多次受到行政处罚。

  2023年8月,建信人寿湖北分公司存在编制虚假资料问题,被处16.5万元罚款,两名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警告并罚款1万元和警告并罚款2万元。    

  2023年10月,建信人寿总公司存在“健康险事业部未按规定标准运营”和“报送监管的报表不准确”2项问题,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罚款2万元。    

  2023年11月,建信人寿上海分公司因“在部分保单的销售过程中,未告知投保人关于合同免责事项的部分内容”问题,被处罚款29万元,1名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4万元。

  3

  青睐信托投资,陷入违约“烦恼”

  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受投资收益减少及提取寿险责任准备金规模较大等因素影响,建信人寿发生亏损。 

  具体来看,2023年建信人寿提取寿险责任准备金从2022年的385.23亿元降至284.32亿元。

  投资收益方面,2023年建信人寿投资收益78.76亿元,2022年同期为110.4亿元,降幅约40%。主要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收益降幅较大,2023年为26.44亿元,2022年同期为46.27亿元。 

背靠“宇宙第二大行”,建信人寿为何能亏40亿?

  实际上,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保险公司2023年的投资收益都不算理想。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投资收益下降主要是因为去年证券市场出现较大的调整,而寿险责任准备金更多是一种账面处理,并非实质经营性亏损,因此为了减少这方面的损失,公司会聚焦于控制投资风险,采用更保守的投资策略。

  2023年,建信人寿的政府债券从2022年的106.23亿元增至401.75亿元,增幅278%;金融债券也有所增长,为339.62亿元,2022年同期为152.25亿元;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等其他债权投资小幅增长至203.82亿元。

背靠“宇宙第二大行”,建信人寿为何能亏40亿?

  建信人寿的基金投资仍占大头,2023年为719.72亿元,2022年同期为649.92亿元;永续债从2022年的46.52亿元降至39.85亿元;股票投资变幅不大,2023年为31.7亿元;股权计划、资管计划、理财产品等其他权益投资增长24.78亿元至96.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建信人寿披露2023年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有5只信托计划,合计实收资本70.01亿元。

背靠“宇宙第二大行”,建信人寿为何能亏40亿?

  除“中信信托·雄风21号深圳深业物流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股比例99.92%之外,其余4只信托计划建信人寿持股比例均为100%。

  值得关注的是,深业物流由宝能集团旗下的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控股。

  据“网易清流工作室”报道,2023年底深业物流对非银金融机构的逾期金额逼近200亿元,被逾期的非银金融债权人多达24家。在2022年及2023年的逾期列表中,出现了一笔12.01亿元的非银行金融贷款,本息均逾期。

  这笔12.01亿元的非银行金融贷款与“中信信托·雄风21号深圳深业物流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否为同一笔,还需打个问号。

  不过建信人寿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有个别信托计划资产划分为不良类资产,其中一笔存量信托计划投资违约金额10亿元,建信人寿已对其全额计提减值。

  柏文喜表示,信托投资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建信人寿青睐信托投资,可能为了提高资产配置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可能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整体投资组合的收益潜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投资信托计划需要谨慎评估相关风险,并确保与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资本充足率要求相匹配。  

  你买过建信人寿的产品吗?体验如何?评论区聊聊吧。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alababa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