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武汉大学官方消息称,2024年起在计算机学院新设雷军班,计划招收30人。该班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全栈工程能力与企业家创新创业品质的领军人才。值得注意的是,该班将采用更灵活的培养模式,本硕博自主定制,学生可100%具备保研资格。
这条消息一出,迅速引发舆论关注。首先引人注意的,当然是这个班的名字,以一位企业家命名,显得特别也很有话题度。不过如果仔细了解这个班的相关情况,会发现其他方面同样令人惊讶。
最引人注目的是“100%保研资格”,考虑到如今每年几百万的考研生、多少人心心念念就是“上岸”,而雷军班入学就意味着将来是研究生了,实在令人羡慕。此外,雷军班还包括专项经费支持100%参加国外研修、游学以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享有雷军专项奖助学金等政策,都很诱人。
雷军班之所以这么“壕”,可能和雷军曾经向武大捐助13亿元有关。也因为经费充足,所以各方面都不同一般,资源被集中投入。
舆论对此很感兴趣,也很精准地捕捉到了保研率这种“好处”,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但如果关注点只停留在这些皮相,其实也跑偏了。如果大学的这种特色班变成中学重点班的延伸——掐尖的学生、优秀的师资、高配的设施、亮眼的升学率,那恐怕意义也有限。社会更应该关注的是,这能否带来教育模式的变化,为高等教育拓展出新的路径?
从雷军班的介绍看,似乎体现这种野心。比如,包括企业界知名创新创业导师和行业顶尖工程师,共同组成导师团队,因材施教;引入头部企业互联网思维方法论和行业前沿软硬件系统设计等优秀课程,针对行业一线技术研发课题开展高水平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等。这些似乎在着眼于一种机制创新,面向更尖端的技术,也面向更鲜活的市场。
近来进行小规模试点创新的学校不只武大,清华也推出了“巅班”——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起初因为名字引发关注。根据介绍,该项目旨在鼓励和促进从创新想法到实现的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破除本科教育中一定程度存在的功利化和“内卷”现象,以探索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这些探索当然值得肯定。教育改革是个长期命题,需要学校去尝试新鲜事物。今年3月1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其中就提到“在教育教学的组织模式、培养机制、内容方法、理论实践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学校的这些举措,也可以看作是对政策精神的回应。
当然也可以转念一想,为什么人们第一反应关注的都是名称、保研率、经费这些最直白的内容,也是因为这些东西的可见度最高。有多少个学生保研,这一目了然;至于“互联网思维”“探索式学习”“创新性精神”,恐怕就不那么直观了。
现在压力就给到学校,这些创新到了需要证明自己的时候了。班级设计的初衷该如何实现,毕业的学生是不是展现了不同一般的素质,这些都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对于公众来说,不要只盯着名称、保研率这些;而对于大学来说,更应该如此,不能把教育改革理解为“砸钱”“给政策”,迷信大力出奇迹。
社会也希望,若干年之后,这些备受瞩目的班级能够展现不同一般的教育成果,为高等教育提供一些别样的思路。这些才是雷军班、巅班等最大的意义。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之)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