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婷 长图设计 刘阳 每经编辑 刘雪梅
阿里巴巴,可能已经看清了前路。
4月10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退休5年首发千字长文致阿里改革,再次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就在几天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公开的一则视频采访中,表达了对这家庞大企业现状的最新思考。他表示,在过去几年里,当进行内部审视和自我反思时,“我们知道阿里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我们真正的客户是谁”。
为了找回这条正确的路,近两年阿里巴巴(HK 09988,股价73.95港元,总市值1.52万亿港元)动作不断,频频试错。
在组织架构上,2023年9月,蔡崇信、吴泳铭开始分别担任阿里董事长、CEO;2023年12月,吴泳铭兼任淘天集团CEO,上任不久,他就大刀阔斧地对淘天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
自2024年开年至今,阿里本地生活集团已经挥别了董事长兼饿了么CEO俞永福;随着侯毅的退休,盒马也告别了创始人时代;就连高鑫零售(HK 06808,股价1.65港元,总市值157.41亿港元),也辞别了任职三年的掌门人林小海。
阿里的战略变化不仅体现在组织架构的调整上。在对外投资上,阿里也呈现出明显收缩迹象。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阿里接连减持多家上市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IT桔子数据梳理发现,近些年来,阿里整体的投资节奏放缓明显:高峰期的2018年,阿里系对外投资事件高达170起;而到2023年,缩至40起;2024年至今,阿里系的对外投资事件仅7起。
对外投资锐减的同时,阿里并未忽略焦点。当前市场上备受瞩目的5家AI大模型初创公司,阿里均参与了投资。就在4月10日,AI芯片设计商墨芯人工智能宣布最新完成的B轮融资也正是由阿里系蚂蚁集团领投。
相较于此前的大包大揽,当下阿里的投资战略显然变得更为清晰、简单。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内外压力下,阿里主动进行大幅“减肥”,围绕核心主业,加强竞争优势。
720家公司,900起投资事件——这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新梳理统计的阿里系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一份不完全投资成绩单。
25年征战,曾经傲视群雄、纵横捭阖,而今反躬自省、重练内功,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阿里巴巴的投资地图,正发生着重大变化。
值此之际,每经未来商业智库特别策划“大厂投资图谱”,首期聚焦阿里,这种变化之所以值得关注,皆因一家大企业的投资动向,一定程度上或反映了经济大环境的转向,对其他企业亦有启示与镜鉴。(文末附阿里巴巴核心投资图谱)
持续“瘦身”,减持或退出多家上市公司
马云在最新千字长文里,肯定了阿里新管理层“对于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做出了果断清晰的取舍。”这体现在阿里过去一年的持续“瘦身”。
2023年12月3日晚间,美年健康(SZ002044,股价4.88元,总市值191.02亿)、分众传媒(SZ 002027,股价6.92元,总市值999.4亿)、居然之家(SZ 000785,股价3.01元,总市值189.25亿)及千方科技(SZ 002373,股价10.06元,总市值158.97亿)4家A股上市公司先后宣布,其持股5%以上的股东,即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网络”),将其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给新设的一致行动人公司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杭州灏月”)。交易完成后,阿里网络不再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在此两天前,圆通速递(SH 600233,股价15.99元,总市值550.41亿)、红星美凯龙(HK0528,股价1.65港元,总市值71.85亿港元)、丽人丽妆(SH 605136,股价8.12元,总市值32.52亿)也先后发布权益变动相关公告。
圆通速递在公告中表示,收到阿里网络的通知,为实现阿里网络突出主业、非主业业务独立发展,各司其职,提高经营效益,进一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阿里网络决定实施存续分立,并由分立后新设公司杭州灏月承继阿里网络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
对此,沈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阿里将原有的非核心投资都转入平台企业,一方面为便于投后管理,另一方面在适当时机也容易进行减持,这些投资对于阿里都不属于战略性项目,在精减架构、聚焦主业的过程中,可能进行市场化处理。
减持动作不仅发生在A股。阿里连续减持小鹏汽车(HK09868,股价28.150港元,总市值531.73亿港元)和快狗打车(HK 02246,股价0.285港元,总市值1.79亿港元),也震动了业内。
港交所文件显示,阿里在去年11月出售了25.56万股快狗打车,平均减持价格为每股0.6484港元,持股比例从12.01%下降至11.97%。此次减持套现金额约为16.57万港元。
据公开报道,2023年12月,阿里再次分别两次减持快狗打车H股股份,持股比例降至10.42%。2024年1月又有消息称,去年12月22日,阿里巴巴以平均每股0.5045港元的价格出售了83.84万股快狗打车股份,持股比例降至8.89%。交易价值约为42.3万港元。企查查显示,2018年,阿里麾下的菜鸟网络曾参与快狗打车A轮融资。
对个别热门公司,阿里似乎也失去了兴趣。
今年3月,有市场消息称,阿里巴巴将出售其持有的3085万份B站(US BILI,股价10.87美元,总市值44.8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凭证(ADR),预计每份ADR定价在11.60美元,筹集资金3.578亿美元。
除了频频减持之外,阿里也表态有意出售非核心资产。
在2月7日晚间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明确回应称,传统实体零售业务不是阿里的核心业务,对这类业务进行退出也是合理的做法,但这需要时间,根据市场情况慢慢来实现。同时,据披露,2024财年至今的9个月中,阿里已经完成退出了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
很快,就在2月初,市场接连传出阿里考虑出售旗下百货和购物中心运营商银泰商业的消息。饿了么也曾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辟谣“被字节收购”。
与之配合,去年12月,蔡崇信以内部信的方式宣布,为了优化资本回报率,提升股东价值,集团资本管理委员会授权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戴珊将协助集团筹建阿里巴巴集团资产管理公司、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
投资锐减,阿里“回归主业”
在“卖卖卖”的同时,阿里的投资动作并未停止,不过风格已截然不同。
根据IT桔子的统计,阿里在2018年的对外投资达170起,2019年锐减为90起,到了2022年和2023年,仅为39起和40起。2024年至今,阿里仅出手7次。
考虑到国内大环境的变化,阿里在投资版图上的收缩迹象仍算明显。
拉通来看,截至目前,阿里在企业服务的投资达94起;电商零售次之,达92起;文娱传媒和金融分别为78起和73起,人工智能为62起;物流行业的投资已有46起。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21~2022年,阿里系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显著多于数字经济。在2022年,阿里系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出手次数是数字经济的2倍。
此外,阿里投资版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业务线是收购而来的,是其多元化业务的尝试。
以高鑫零售为例,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和高鑫零售共同宣布,阿里将总共投入约224亿港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三年后的2020年10月,阿里宣布,直接和间接共持有高鑫零售72%股份,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高鑫零售并入阿里巴巴财务报表。此外,银泰百货也是阿里收购而来的。
阿里对饿了么的收购也是其版图构建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18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经过6年的磨合,如今的饿了么已经成为阿里在本地生活业务上的重要支点。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外界盛传的阿里可能出售的几大业务里,就包括了高鑫零售、银泰百货以及饿了么。买了又想卖,可见阿里近期的战略已经显著变化。
除此之外,阿里的大文娱业务多是收购而来。2023年9月,阿里大文娱集团旗下阿里影业(HK 01060,股价0.45港元,总市值132.70亿港元)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购买协议,阿里影业将附条件收购经营“大麦”品牌的Pony Media Holdings Inc.的全部股权。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大麦网,并将其纳入了阿里大文娱板块。
对大麦网的定位,时任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的俞永福曾在内部信中表示,大麦网在优化其核心产品的同时,将进一步催化阿里生态各大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
与不断退出或减持国内投资相反,阿里曾收购多家海外电商平台,以扩张海外电商版图,目前仍在持续加码。
2023年7月,相关文件显示,Lazada获得阿里巴巴8.45亿美元注资。2023年12月,消息称Lazada从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又获得了6.34亿美元的注资。
此外,2023年9月消息,阿里巴巴通过旗下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宣布,计划未来一段时间在土耳其投资20亿美元,并已通过Trendyol对土耳其投资了14亿美元。2018年8月消息,阿里巴巴以至少7.5亿美元收购了Trendyol的多数股权。
据记者了解,2023年11月,阿里巴巴国际站已经完成了对欧洲本土B2B数字贸易平台Visable的收购。此次收购之后,Visable将继续保持独立运营,管理层和组织架构均保持不变。
与海外动作相配合,阿里于3月26日公告,为更好加强与阿里电商业务协同,以及继续支持菜鸟扩大全球物流网络投入,决定撤回菜鸟上市申请,并要约收购菜鸟少数股东的股权和员工已归属的股权。本次收购涉及金额达到37.5亿美元。
仅从对麾下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同可以看出,如今的阿里眼中,电商才是一切业务的核心。凡是有助于提升电商版图核心竞争力的,阿里会持续加码;而与电商业务难以形成联动的非核心业务,则可能被舍弃。
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阿里这些年在投资领域上是按照生态布局的,总体上有成有败,有失有得,没有实现原有生态目标,但大多数投资不赚不赔。
盘和林认为,对外投资规模下降,是阿里聚焦主业的体现。他表示,多元化是阿里过去的战略,但多元化如今走到了瓶颈,阿里需要让多元化在过去积累的那些“种子”开花结果,而不是去栽种新的树苗。
据近日发布的胡润百富《2024全球独角兽榜》,阿里巴巴相关排名虽然有所下滑,但仍然位居TOP10最成功的中国独角兽投资机构榜单。截至这份最新报告发布,阿里捕捉中国独角兽31家,较2023年增加了两家。
重押AI,能撑起阿里的未来吗?
一边是投资版图明显收缩,另一边,则是近两年阿里对AI大模型初创公司接连出手。
据IT桔子数据,2024年至今阿里仅有的7起投资事件中,有两起投给了大模型创业公司。
其中,阿里系参与投资且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大模型初创公司,分别是智谱AI、零一万物、百川智能、MiniMax和月之暗面。
4月10日消息,墨芯人工智能宣布于半年内相继完成A+轮、B轮各数亿元人民币的两轮融资。最新完成的B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盛景嘉成跟投。官网显示,墨芯人工智能是一家AI芯片设计商。
阿里对AI的重视非同一般。
这种重视最明显地体现在了阿里创始人马云的内网发言上。2023年11月,针对阿里员工对前一晚拼多多财报和电商等的讨论,马云罕见地参与了谈论。
马云跟帖称,“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听。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在近日接受专访时,蔡崇信也触及了这一话题: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是我们云业务的左右手。”蔡崇信认为,电子商务业务是可以拥有最多、最丰富的AI用例之处之一。
4月10日,马云在阿里重组周年之际最新发布的千字长文也直言:AI时代刚刚到来,一切才刚开始,我们正当其时!
“财经十一人”此前报道称,阿里对AI大模型初创公司的投资中,包含了一部分“算力折扣”,也就是说,这部分投资以算力的形式支付,要求被投企业使用阿里云的算力。据报道,阿里对月之暗面的投资协议里写明:3亿美元的投资额需要用于购买阿里的算力。
阿里对AI下重注动作清晰明快,但对于大手笔投资大模型初创公司的意义,业内外存在争论。
其中以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为代表,狂喷此类投资行为。他近期直言不讳:“这些公司,要场景没场景,要数据没数据,你说它有什么价值?而且一上来估值这么贵。”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阿里频频出手大模型初创公司,主要是和主业有关,可以在前台增加用户体验甚至形成新的用户习惯,在后台,则可以通过AI工具提升商家的效率。
盘和林则认为,对于阿里来说,投资大模型诉求有几点:其一是为了扩大生态版图,当前AI大模型是可以有插件的,AI不只是单一应用,而是可以结合诸多应用的生态产品;其二是为了改变现有业务,比如AI能颠覆电商,AIGC生成数字人直播带货,或者AI直接成为导购员,辅助采购;其三是为了广撒网,多投资几家,未来成功概率更高。因此他认为,阿里投资大模型初创公司对核心主业有帮助,但更多是为未来布局。
这些进进退退的事件,背后一直站着一个人,就是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他被外界称为“马云最信任的人”。花名“东邪”的他通常被内部人昵称为“吴妈”,可谓相映成趣,却又令人感到一股钢中有柔的决绝杀伐之气。
更大范围来看,在阿里投资进与退的变换之间,这家互联网巨头正在努力“改命”。随着“用户为先”“聚焦主业”成为阿里当前发展的关键词,在逐渐明晰的主线中,市场等待着阿里重新走出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