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机器人,下一个“类ChatGPT”风口?

更新时间:2025-01-20 12:01 zixunge 1 0

2023 年 12 月,随着全球第一家人形机器人(300024)公司上市,机器人成为紧跟大模型之后的新风口。

机器人领域热点不断。继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放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二代走路、深蹲、拿鸡蛋,还会自己叠衬衫的视频后,今年年初,斯坦福团队的“机器人保姆”Mobile ALOHA更是惊艳亮相。Mobile ALOHA已经进化到会做饭炒菜、洗衣服 、冲咖啡、按电梯、拖地,通过遥控来完成拉开窗帘给花浇水、在人站着不动的情况下给主人刮胡子、换被套并收纳衣服等,日常家务活都能精准搞定,只要人类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对Ta来说都不在话下。这一系列操作震撼全网,引起舆论热议。

另据媒体报道,微软与OpenAI正洽谈参与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的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金额最高可能达5亿美元。这已经是OpenAI出手投资的第二家人形机器人公司。

机器人能否像2023年初的ChatGPT一样,成为2024年投资市场的又一个焦点?

01 

为什么机器人产业重要?

新一代科技浪潮席卷而来,机器人产业备受重视,主要源于几个因素:

首先,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机器替代人力正在成为未来长期发展趋势。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 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机器替代人的程度也越高。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20年瑞典的机器人密度为289台/万人,德国为371台/万人,而日本则有390台/万人。伴随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机器人的渗透率也在大幅提升。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2010年达到74.5%之后开始回落,机器人密度开始出现快速上升,由10台/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322台/万人,跻身世界高机器人密度国家行列。

其次,机器人产业特别是核心环节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近几年在政策引导下,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但三大核心零部件、大小六轴、SCARA 机器人等制造领域国产化率仍低于50%,系统集成在汽车整车与仓储物流等领域国产化率较低。国产机器人在传统行业如汽车制造、电子等方面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总的来看,机器人产业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这些领域均为高端发展方向。

机器人细分产业链国产化率情况(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数据来源:GGII,MIR,智研咨询,虎嗅智库,华宝证券

第三,机器人产业技术升级加速。如果大模型是雷神之锤,那么适合它的钉子在哪?人形机器人可能是所有科技公司为数不多的一个共识,作为AI的实物载体,机器人在生成算法、预训练模型和多模态技术等AI技术的发展下,智能化程度将快速升级。人形机器人正迎来“0到1”的爆发阶段,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将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机器人领域AI落地应用

数据来源:Bloomberg、国信证券

另外,从产业周期角度来看,工业机器人或将迎来新一轮的上行周期。通用机械行业存在3-4年周期性波动的历史趋势,金属切削机床、叉车、工业机器人等通用机械设备上一轮周期自2019年三季度左右开始,周期见顶在2021年一季度。根据历史周期规律推测,随着下游制造业复苏,工业机器人或将迎来新一轮的上行周期。

02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人形机器人迎来新一轮爆发增长点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机器人是一个长期成长的赛道。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工业协会,中泰证券

根据应用领域,机器人可分为工业、服务和特种机器人三大类。工业机器人,指的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包括搬运、包装、焊接等等。服务机器人,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先进机器人,包括家用、医疗和公共服务的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则是替代人类从事高危环境和特殊工况的机器人,主要是军用机器人、急救机器人等等。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及IFR数据,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达到了175 亿美元、172 亿美元、82 亿美元。预计工业机器人2022-2024 年间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速为9%,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速分别为16%、18%。

具体到我国,2022-2024年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仍维持15%的复合年均增速,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增速将分别达到25%、24%,也就是说,我国三种类型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速均高于全球。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IFR,华宝证券

2023年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到,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根据产业形态划分,机器人又可以分为人形机器人、类脚及类人机器人。其中,人形机器人指的是具备人类的外形特征和行动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可以采用双腿行走的方式,通过手臂和身体的协调完成一些功能,以及通过语音和人类进行交互。从应用看,人形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更加类似,但人形机器人通用性更强,能胜任多种场景。

相比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更能适应于各类现实生活的场景,使得机器人增大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据MarketsandMarkets2023年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8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3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达50%,人形机器人迎来“0到1”的爆发阶段,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将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从政策层面来看,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产业规划也主要聚焦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去年3 月1日,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提出将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今年1月29日,工信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打造标志性产品方面,《实施意见》指出要突破下一代智能终端、做优信息服务产品以及做强未来高端装备,并列出十大标志性产品,人形机器人名列首位。具体来看,要突破机器人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

在此背景下,人形机器人正迎来新一轮爆发的增长点。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和关键技术突破,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

03 

短期景气复苏,长期成长空间广阔,机器人产业布局机遇期

从投资视角来看,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布局机遇期。

一是估值合理,向上空间较大。截至2023年3月17日,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CSI)PE估值为53.14倍,处于历史分位点55.51%。2021年以来在运输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以及下游需求疲软等背景下,机器人产业估值回落明显。从后续来看,随着制造业复苏,产业盈利能力端压力缓解,小企业出清加速,上市龙头企业在规模效应下盈利拐点值得期待,指数估值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01.31

二是政策利好,从顶层规划到地方政策频出。2023年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预计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地方层面,山东、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陆续发布实施关于机器人产业的利好政策,北上深作为中国高科(600730)技产业的主要聚集地率先拉开了机器人产业生态建设的序幕,部署前沿技术,催生未来产业。

三是催化剂不断,顶级玩家纷纷入局。从英伟达到谷歌,从亚马逊到Meta,几乎所有布局大模型的人和公司,对于研究人形机器人都有着浓厚热情并投入了研究资源。日前马斯克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强调,1月24日,马斯克在年度电话会议上透露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最新进展――特斯拉很有可能在2025年实现交付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交付。就在电话会议之前几日,马斯克还在社交媒体上“点赞”了AI实验室Midjourney的预测,后称到204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保有量将达到10亿台;到2060年将达到100亿台。

综上,无论是从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指数估值情况来看,机器人产业均处于历史偏低位置,后续如果下游制造业需求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产业将具有一定的向上弹性。政策端和产业端的利好释放,预计将不断推动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

风险提示

观点仅供参考,会因市场因素变化而变化,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alababa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