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2023年年报:信用卡业务深度调整与“逆风”前行

更新时间:2024-11-23 22:11 zixunge 2 0

专题:聚焦2023上市银行年报

  来源:北京商报

  2023年,信用卡业务正在经历深度洗礼。随着2023年年报的相继披露,主要发卡行信用卡经营数据也“浮出水面”,过去一年,在严监管与市场变化交织的大背景下,部分银行新增发卡量停滞、流通卡规模下跌、不良率走高,面临严峻挑战。“危机”在前,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信用卡的竞争格局,关停信用卡分中心、下架部分不适配的卡产品,动作频频。在激烈的存量竞争格局之下,银行信用卡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逆风”前行,仍需要时间来检验。

  两极分化

  2023年的信用卡业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部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数据出现下滑,而区域性银行表现则较为强劲。

  中国银行累计发卡量和贷款余额保持增长,但相较于2022年,信用卡消费额略有下降,截至2023年末,该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4410.19万张,信用卡贷款余额551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2%和8.38%;信用卡消费额13932.35亿元,相较上年末的14683.78 亿元有所缩减。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也不例外,“宇宙行”工商银行的信用卡张数由2022年末的1.65亿张缩减至2023年末的1.53亿张,信用卡消费额也从上年末的2.29万亿元缩减至2023年末的2.24万亿元。交通银行境内银行机构信用卡在册卡量由上年末的7450.83万张下滑至2023年末的7132.42万张;信用卡贷款则较上年末增加119.79亿元,增幅为2.51%。邮储银行结存卡量、信用卡消费金额均出现下滑,由2022年末的4282.33万张、11626.02亿元下滑至4239.94万张、11405.88亿元。

  股份制银行中,“零售之王”招商银行、“零售新王”平安银行两家银行信用卡部分指标也出现下滑。截至去年底,招商银行的流通卡数量从2022年的10270.93万张下降至9711.81万张,年内减少了近560万张,这是招商银行自2021年跃过1亿张流通卡大关后,首次跌落至亿级以下规模。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5140.9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1.2%。

  过去一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27159.95 亿元,同比下降2.73%。交易量的下滑直接导致了信用卡业务的营收缩水,2023年该行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594.21 亿元,同比下降0.67%。 

  在头部银行发卡量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部分区域银行依旧保持了较好的上升势头。其中,重庆银行、青岛银行发卡量均出现上涨;渝农商行用信余额149.48亿元,增幅20.33%。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披露来看,不同类型银行之间确实出现了一些分化,大型银行出现信用卡相关指标下降,一是因为大行信用卡本身基数大,二是出于审慎策略,在信用卡发展上采取了收缩等动作,而部分区域性银行上升同样一是因为基数较小因此增长更加显著,二是此前中小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信用卡融入零售金融生态圈的业务打法也不太熟悉,但近年来伴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入,这些区域性银行也开始频频发力,并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成果。

  不良承压

  2023年,信用卡业务在深度调整与逆风前行的过程中,承受着不良资产压力的考验。年报数据尚未披露完毕,但从已知信息也可窥见一二。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由2022年末的1.83%上升至2.45%,其信用卡业务投诉主要集中在汽车专项分期、协商还款、息费争议、办卡换卡等方面,也反映出上述领域的信用风险有所增加。建设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从1.46%上升至1.66%,信用卡业务风险敞口有所扩大。

  尽管招商银行在2023年末的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保持相对稳定且呈下降趋势,由上年末的1.77%微降至1.75%,但该行不良生成额则继续增加,达到387.1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了18.88亿元,信用卡坏账的实际增量仍不容忽视。

  也有银行在2023年的信用卡资产质量方面承受更大压力,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总额增至145.31亿元,比上一年末增加了21.85亿元,不良贷款率进一步攀升至2.9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1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31.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78亿元;不良率2.53%,较上年末上升0.47个百分点。 

  区域性银行中,虽然郑州银行信用卡发卡业务保持了增长态势,然而,同期信用卡余额不良率从上年的2.09%略微上升至2023年末的2.11%。 

  面对不良承压这一行业形势,也有银行着重加强风险防控。在健全风险补偿机制的情况下,兴业银行风险指标高位回落,截至去年年末,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4016.33亿元,不良贷款率3.93%,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逾期率6.75%,较上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

  为规范银行信用卡业务经营乱象,2022年7月,原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卡数量等作为单一或者主要考核指标,长期睡眠卡率不得超20%,应当合理设置单一客户的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上限,推动信用卡业务从粗放式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变。

  随着行业乱象逐步清理,信用卡风险也将得到有效控制。苏筱芮预计,伴随着大环境的持续回暖以及银行机构采取的调优策略,预计信用卡不良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如何翻盘

  新增客户下滑、发卡量增速放缓……让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信用卡的竞争格局,关停信用卡分中心、下架不适配的卡产品类别。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梳理发现,已有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天津分中心、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广州分中心、蒙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终止营业。也有银行更改了总行部室组织架构,同意将零售条线一级部由零售金融部、信用卡部调整为零售金融总部、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部、个人贷款业务部、基础客群经营部。

  政策的调整也传导至个人身上,有一线客户经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信用卡基本饱和,增量有限,大数据时代,线上申请信用卡非常方便,确实不需要那么多工作人员了”。也有客户经理透露,“虽然未接到裁撤通知,但年终奖已经打折了”。

  信用卡发卡量增长趋于停滞,这表明消费者支付习惯正在改变,银行需要调整策略。也有银行停止了各类在细分领域发行的联名卡,例如动漫联名卡、游戏联名卡、咖啡联名卡、出行联名卡等,控制成本。

  “信用卡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简单的优惠刺激已经无法迅速起量。”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在获客量见顶的情况下,若持续发卡,发卡行要付出运营、资金和风控等多项成本,并不是明智之举。

  “信用卡‘发卡热闹、销卡落寞’的情形由来已久,新卡推广一段时间后伴随着权益的降低及交易频次的减少,销卡潮迭起,被持卡人与信用卡机构同时舍弃。”在苏筱芮看来,信用卡行业发展从过去跑马圈地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规模增长减缓等是其中的必然趋势,也意味着信用卡的增长遭遇瓶颈,竞争比以往更加激烈,有银行撤掉信用卡部便是其中的一种折射。在此背景下,要做好信用卡业务,一方面需要洞察用户需求,通过功能的完善等手段从中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融入零售生态,借助场景化经营,为用户打造更加便捷好用的信用卡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alababa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