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日心情很棒,在这里为你分享一下 洪秀全听到石达开死的知识,对你有参考价值的多关注一下本站,还有更多洪秀全和石达开谁先死的 相关知识为你收集
本文目录一览:
1、太平天国石达开为何被凌迟处死?石达开惨死谜案 2、揭秘石达开之死,石达开死在了哪里? 3、当洪秀全得知石达开被捕后是什么反应? 4、洪秀全得知石达开死讯的反应 5、太平天国中,最有魅力的战将石达开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太平天国石达开为何被凌迟处死?石达开惨死谜案
太平天国石达开为何被凌迟处死?1863年8月6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被杀害于成都,年34岁。 石达开(1831年——1863年),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初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本人谦辞不受)。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达开莫属。他不仅是一位形象很阳光的大帅哥(时人曾赞其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颇富文韬武略,而且是当时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短暂的人生(卒时年仅32岁)迸发出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本来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 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今贵港)人。生于农家,虽自幼丧父基冲,饱经磨难,但少年时勤于耕读,颇知诗书,尤喜孙子兵法。早年加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冯云山至贵县访石达开,邀其共图大事。太平天国史志谓之“访石相公”,以“三顾茅庐”喻之。16岁的石达开就这样走上了反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革命道路,并成为革命组织的核心领导人。 1851年金田起义时,石达开率众四千余人赴金田团营,战斗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太平军左军主将、永安封王时受封为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石达开年纪最轻,也最具军事才能,是一位玉树临风、英姿勃勃的少帅。倘若他走在时下的都市街头,一定会有不少少女为他的酷与帅发出尖叫。此时的他,虽已声名赫赫,但从其辉煌无比的整个人生来看,其金戈铁马决胜沙场立功立德的军事生涯才刚刚拉开了序幕。 太平军从广西向金陵进军,途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石达开均为开路先锋,攻城夺镇,所向无敌。尤其是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二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 1853年3月,太平军建都天京(今南京)后,石达开负责天京城的卫戍工大逗作,建立起严密的防御、警戒体系,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戍区司令。刘继兴考证,定都之后,诸王享乐主义抬头,广选美女,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石达开洁身自好,从不参与,非常之难能可贵。 1853年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国以往重视攻占城池、轻视根据地建设的传统,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扩大根据地范围,亲自指挥攻克清安徽临时省会庐州(今合肥),迫使守城名将江忠源兵败自尽。 在安徽,石达开展现出了超人的政治才能。过去,太平天国没有基层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石达开到安徽后,很快组织各地人民登记户口,选举基层官吏,又开科举试,招揽人才,建立起省、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使太平天国真正具备了国家的规模;与此同时,整肃军纪,恢复治安,赈济贫困,慰问疾苦,使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并制定税法,征收税赋,为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提供所需物资。1854年初,石达开在安徽人民的赞颂声中离开安徽,回京述职,太平天国领导层对他的政治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从此放弃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全面推行符合实情的经济政策。 1854年夏秋,太平军在西征战场遭遇湘军的凶狠反扑,节节败退,失地千里。石达开看出两军之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来造舰,加紧操练水师。在湘军兵锋直逼九江的危急时刻,石达开再度出任搏仿歼西征军主帅,亲赴前敌指挥,于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石达开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由于他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贤若渴,江西人民争相拥戴,许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敌人哀叹“民心全变,大势已去”。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铜墙铁壁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可惜石达开于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接下来石达开又大破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 同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天京爆发内讧,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2万余人被杀害。石达开闻讯,从湖北赶回天京,因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将被加害,即缒城逃出天京,但家眷被杀。到安庆后,便起兵回京靖难。天王洪秀全迫于形势,处死韦昌辉,并诏令石达开回京辅政。石达开回天京后,深受满朝文武拥戴,被尊为“义王”。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但天王洪秀全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 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离京避祸,先后转战于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在建立四川根据地的过程中,先后四进四川。1863年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对岸尚无清军,(清朝历史 )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石达开麾下两千将士全部战死。 1863年(同治二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他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骆秉章率领清兵把石达开和宰辅曾仕和、中丞黄再忠等绑赴刑场。石、曾二人分别被面对面缚在两个十字木桩上。执行凌迟时,刽子手先对曾仕和割第一刀,曾仕和受疼不过,惨叫狂呼,石达开斥责他说:“为什么不能忍受此须臾时间?”曾仕和这才咬紧牙关,不再叫喊。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连敌对势力的四川布政使刘蓉,都不得不如此赞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时人对石达开都十分推崇,如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陈玉成认为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是“首恶中最狡悍善战”。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丛谈》中称其为“奇男子”,直到石达开死去近40年后,另一位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连同美国传教士麦高文在其通讯中也如此称赞石达开:“这位青年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各种报道都把他描述成为英雄侠义的——勇敢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培雅得(法国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 最后说说石达开过人的文学才华。 石达开在天朝如日中天时,曾国藩曾有《劝降诗》五首,极尽诱惑之能事。石达开义正辞严,回复以《答曾国藩诗五首》,一面回顾平生,一面抒发己志,其文辞之才气横溢,实为不可多得之佳构: (一) 曾摘芹香入泮宫,更探桂蕊趁秋风。 少年落拓云中鹤,尘迹飘零雪里鸿。 身价敢云超冀北,文章早已遍江东。 儒林异代应知我,只合名山一卷终。 (这一首概述自己的少年志向) (二) 不管天人在庙堂,生渐名位掩文章。 清时将相无传例,末造乾坤有主张。 况复仕途皆幻境,几多苦海少欢场。 何苦著作千秋业,宇宙常留一瓣香。 (这一首奉劝曾国藩弃武从文) (三) 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 只恨苍天昏瞆瞆,欲凭赤手拯元元。 三军揽辔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成人已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这一首陈述战斗历程,痛陈革命的同仁们无远志) (四) 若个将才同卫霍,几人佐命等萧曹。 男儿欲画麒麟阁,夙夜当娴虎豹韬。 满眼山河罹异劫,到头功业属英豪。 遥知一代风云会,济济从龙毕竟高。 (这一首指出开创王者之业不易,但坚信革命必将成功) (五) 虞舜勋华多硕美,皇王家世尽鸿蒙。 宽容居背移神鼎,亭长还乡唱大风。 起自布衣方见异,遇非天子不为隆。 澧泉芝草灭根脉,刘裕当年田舍翁。 (这首诗进一步阐明将待机而动,完成复国大业的雄心壮志) 石达开还有一首豪气冲天、吞吐风云的诗: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喝尽黄河水倒流。 这是1862年石达开大军经过贵州黔西大定一带时,当地苗族百姓以欢迎“最尊贵的客人”的仪式欢迎石达开远道而来的大军——将用黄豆、毛稗、高粱、小米、包谷和谷子酿贮,埋藏于地下多年的陈年美酒取出,盛在坛子里,放在花场正中央,再将通心的吸管插入坛内。石达开和太平军将士与民同乐,与苗民们一同载歌载舞,披着月色,照着营火,手扶吸管,开怀畅饮,酣畅淋漓。席间,石达开即兴赋得此诗。这首诗是中国几千年来难得一见的豪放诗,与李白苏轼之作相比,亦毫不逊色矣。
揭秘石达开之死,石达开死在了哪里?
石厅闭达开又被人家称之为石敢当,助洪秀全起义,是起义军的重要人物之一。石达开的一生都是熠熠夺目的,无论是其在军事上的作为,还是在政治上的作为,还是在生活上的作为,连石达开的死都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石达开用自己的一条命换取全军4千人的命,最终被凌迟处死,千刀万剐之痛也坚决不吭声,硬汉一枚。
石达开简介
石达开,又被称为石敢当,1831年出生在广西贵港,石达开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19岁的时候就领军打仗,所向披靡。石达开出生在一个平凡家庭,家中共有6口人,父母姐妹唯有父亲和石达开是家中的男丁。在石达开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了一大家子,石达开是家中唯一一个男丁,所以就挑起了照顾家的重任。9岁的石达开就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务农经商石达开都游刃有余,在赚钱的空隙期间,石达开还学文学武。石达开因为入社较早,历事较多,13岁的石达开为人处世已有大人之风范。
石达开为人热情,狭义好施,常常就人于危难之中,受到广大群众的尊敬。石达开是一个文韬武略之才。道光年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整个官场黑暗腐败,底层民众被逼起义,纷纷举起反清起义的旗帜。其中洪秀全听闻石达开的名声传播千里,于是慕名而来要求与石达开共商大计。石达开于是被访出山,参加金田起义。金田起义是由洪秀全领导的一支农民起义队伍,石达开被请出山后,在起义队伍中担任左军主将,一路冲锋陷阵,所向披靡。1854年,石达开在九江迎战曾国藩。1852年,石达开突破清军包围,开辟河西,解决了太平军的困境,重振士气,让太平军逆势而战。1853年,起义成功,石达开结束戎马生涯,留在京都处理政务。
揭秘石达开之死
石达开是一介能人,洪秀全起义能成功石达开功不可没。起义胜利后,建立帝都,但是却空有一个头衔没有势力,完全就不像一个国家,何来太平天国之说。石达开到安徽后,第一步先登记户口,第二步选定基层行政人员,举办科举考试广纳贤才,第三步建立省郡县从上而下的政治体系同时还不忘整州伏中顿军队,战争过后安抚百姓,开仓赈粮。之后让每个岗位都正常运转,制定了税收制度,保证国库不会亏空。所有的种种都将一个没有虚的太平天国打造成一个理想国。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讧,开始自相残杀,杨秀清为首的2万多人死于内战中,是被韦昌辉所害。石达开听到帝都这些事情后,立马赶回天京主持公道,并且调回京都辅助朝政。石达开回到京城后,其人品其做事风格受到了文武百官的拥戴,并称之为义王。石达开回到天京后,部署战略,将内讧全面瓦解。但是洪秀全心中却有了隐隐的担心和顾虑,石达开不能留
石达开明白洪秀全的心思,如果不离开那么内讧不可避免,所以就离开天京辗转于各地建立根据地。到了1863年,以石达开为首的太平军到了大渡河,遭遇到了天灾,粮草用尽,又无法顺利渡河,清军围剿了太平军。石达开的名声早已声名远播,所以要想立功无非可以活擒石达开,所以太平军与清军进行了一场谈判。太平军只留下石达开和2千人带着武器和清军走,其他太平军遣散册山回乡,饶他们一命。清军同意了,压着石达开前往成都,但是清军不守信,杀了其余2千名部队,只留着石达开一人。
石达开就这样被清军俘虏,送上了审讯台,被清军凌迟处死了。
当洪秀全得知石达开被捕后是什么反应?
他当然是感到非常的痛惜和懊悔啊,石达开带领10万精兵出走,极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
洪秀全得知石达开死讯的反应
洪秀全听到石达开死讯的反应是懊悔之极。石达开可以说是太平天囯中最宴猜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正如“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这句话说的举数便是石达开。与此同时,他也可以说是太平天国中最悲情的将领之一,他的一生历经坎坷,最后兵败就义,被极刑处死。
人物评价
石达开既晌答型是著名的军事家,又是优秀的政治家,文韬武略都很出众,因此对其经历不够了解的人常误以为他曾经中过科举(连咸丰皇帝都曾误以为他是湖南贡生),并把他想象成和曾国藩年龄相仿,在太平天国时期已过不惑之龄,传统戏曲中,以老生来饰演石达开。
央视电视剧《太平天国》中,也把石达开演成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对观众造成了很大误导。实际上,石达开在被洪秀全“访请出山”时只有16岁,金田起义时19岁,在湖口、九江大捷中令曾国藩兵败投水时是23岁(时年曾国藩46岁)在成都英勇就义时年仅32岁,是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
太平天国中,最有魅力的战将石达开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咸丰元年(1851年)十二月,洪秀全在广西的金田镇发动了轰轰烈烈的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短短的几年时间,英勇的太平军就占据了武昌和安庆。
之后,太平天国向清王朝在江南一带的军事重镇——南京发动了进攻。本来,洪秀全并不奢望攻下南京,因为,清廷在南京的防御十分稳固,太平军如果要硬来的话,结果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毕竟,清王朝虽然走了多年的下坡路,但八旗军的战斗力仍然不可小觑。
在洪秀全看来,攻不攻下南京还是次要的。只要让清军知道太平军的厉害,牢牢地占据一块地盘,便是很好的结果。
但不料,太平军向南京发起进攻后,战况的顺利远远超出了洪秀全的预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太平军就杀死了镇守南京的总督陆建瀛和大将军祥厚。看到主将已死,守卫南京的清军彻底失去了抗争的勇气。他们将城门打开,大力迎接太平军进入南京城。
当时,洪秀全意气风发地骑在战马上,得意洋洋地打量着这座充满了奇珍异宝的城市。此时,洪秀全已经把当初“共享太平”的宣言忘得是一干二净。他只想着迅速建造起属于自己的王府,以此来证明自己渣友尊贵的地位。
其实,洪秀全一直都对清王朝的统治阶级十分不满,他之所以煞费苦心地创建太平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理想中的“太平”世界。但讽刺的是,入主南京城后,洪秀全迅速建立起了一套领导制度,其等级的划分,比清廷还要严格。
当时,他自称“天王”,将自己封为“万岁”,以此来确定自己绝对的领导地位。而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则分别被封为九千岁、八千岁、七千岁和六千岁。可见,用划分等级的方式来实现平均实现太平,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牢牢地将最高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后,洪秀全满心向往着奢华的生活。为了给自己打造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他不惜动用上千名工匠。当时,这些工匠们辛勤劳作,一点都不敢怠慢。但是,洪秀全对他们仍然不满意。他不仅要求工匠们用料的时候选择真金白银,还特别嘱咐,宫殿的墙上一定要雕刻龙凤。就这样紧赶慢赶,几千名工匠忙活了一年,才使一座酷似紫禁城的宫殿坐落在南京城。
建好宫殿后,洪秀全便开始了他骄奢淫逸的生活。他日常所用的很多东西都是由黄金打造的,连吃饭的筷子和盘子也不例外。在平常上朝的时候,洪秀全乘坐着金光闪闪的黄金车,穿着绣有金龙的龙袍,戴着足足有八斤重的金王冠,看起来就像是仙人一般。
而且,他的后宫中还有一千多个嫔妃。这么多女子,恐怕洪秀全就是整天认来认去,也会看花眼吧。看到天王如此行事,其他各王也就心安理得地开始享受生活。东王杨秀清仿照洪秀全的天王府,也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宫殿。从规模上来说,这两个宫殿相差无几。
在出行方面,杨秀清为了显排场,竟然为自己安排了五十六个轿夫。而且,他还公然抢夺十几岁的女孩,强迫她们成为自己的姬妾。其实,在诸王中,只有翼王石达开比较律己。在其他人都沉溺享乐的时候,石达开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不久后,“天京事变”爆发。在这次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相继被杀,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更为糟糕的是,经此事变后,洪秀全对部下的猜忌之心愈发严重。石达开虽然对他忠心耿耿,且立下了大功,但他仍然对石达开非常提防。
然而,石达开是一个心思赤诚的好汉,当他看透了洪秀全的心思后,便毅然决定离开了南京。但他并没有投靠清廷,而是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队伍继续抗击清军。可是,曾经和石达开一起并肩作战的李秀成、陈玉成等人,却没有和石达开一起出走。
换句话说,石达开离开洪秀全后一直都在孤立作战。更为糟糕的是,在情况危急的时候,石达开身边仅剩的杨辅清、彭大顺、朱衣点等人也离开了他。之后,石达开辗转多地抗清唯梁返,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过投降的想法。七年后,石达开在大渡河一役中损失惨重,自己也被清军俘虏了。
同治二年(1863年),清廷将石达开押往成都审讯。看着堂上负责审问的清廷官员完颜崇实,石达开毫无惧色。他理直气壮地说出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并历数清政府的种种罪状。于是,恼羞成怒的完颜崇实放弃了对石达开的审问,决定将他凌迟处死。
行刑之时,石达开身受剧痛却始终不发一声,连旁边的清廷官员都不禁为之动容。
那么,如此坚毅的石达开,为什么没指饥能笼络住部下呢?难道是他的人格魅力不够,或者是他不懂与人相处吗?
其实,都不是。
石达开年少成名,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名震广西。当时,胸怀大志的洪秀全和冯云山多次来到石达开的家,对这位小兄弟敬重有加。就这样,石达开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等人做下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此外,石达开人缘很好,与李秀成、陈玉成等杰出将领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在天京事变中,石达开看准时机果断下手,迅速剿灭了杨秀清等人的叛军,获得了朝野的一致称赞。甚至在后来,石达开离开南京的时候,韦昌辉的弟弟韦志俊毅然站在了石达开一边。
当初,杀死韦昌辉的人可是石达开,韦志俊居然如此地深明大义,不计前嫌,可见,石达开人格魅力的伟大之处。而李秀成、陈玉成也并不是不想和石达开站在一起,实际上,是石达开坚持要求他们留在南京的。试想,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肯誓死追随他的人,恐怕是数也数不清的。
然而,石达开的部下之所以弃他而去,问题不在于石达开,而在于洪秀全。听到石达开离开天京的消息,洪秀全是又惊又怒。
其实,从杨秀清反叛开始,他就不再信任那些曾与自己浴血奋战过的部下了。
当时,洪秀全知道石达开能力出众,也知道很难挽回这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部下。于是,他暗中派人联络石达开的部下,并对他们许下承诺。可见,洪秀全此举主要是为了掏空石达开,只要石达开手下的骨干将领全部离开,即使他再厉害,也很难对洪秀全构成威胁。
其实,石达开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但是,他从守卫南京的角度考虑,还是让韦志俊、陈玉成等人留在了南京。石达开此举已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坦荡,但可惜的是,洪秀全仍然对他不放心。虽然,石达开可以视功名利禄如粪土,但他手下的杨辅清、彭大顺、朱衣点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见跟着石达开始终没有什么发展,便接受了洪秀全的封赏。
在几个人领头回到天京后,如此效法的人便越来越多。之后,石达开见状并没有大力挽留自己的部下,而是继续问心无愧地同清军进行激战。可见,石达开不仅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还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相比之下,洪秀全的光芒就暗淡了许多。
以上关于洪秀全和石达开谁先死的 的内容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你有用,记得分享哦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