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天气
布里斯班属于热带气候,白天日照强烈。晚上还好,温度不算太高,但热的时间长。
冬天温和干燥,夏天炎热潮湿。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是七月和八月,日间温度约为摄氏21度,晚间温度则约为摄氏10度. 最炎热的月份是一月和二月,日间最高温度可达摄氏29度,晚间温度则约为摄氏21度。
另外布里斯班是昆士兰州的首府,其气候还可参看昆兰州的气候特点。
昆士兰州的北部为热带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气候,内陆为大陆性气候,常年多晴天。年平均降水量4500毫米(东北部沿海)到125毫米(西南部)不等,年均最高气温45℃,最低气温-5℃,日平均最高气温28.5℃(1998年12月),日平均最低气温10.1℃(1999年3月)。月降雨量近年最高198.2毫米(1999年6月),最低88.2毫米(1998年12月)。月降雨天数最多14天(1999年3月),最少11天(1999年6月)。日照最多8.6小时(1998年12月),最少6.4小时(1999年6月)。风力超过63公里/小时1998年9月一天,1999年3月一天。夏季炎热多雨,沿海潮湿,内地干燥,温度在20℃至30℃之间;冬季气候温和晴朗,最高温度在10℃左右。
为什么福州的天气会这样。。。
一、气候特点: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少酷暑,素有“有福之州”的美称。各县(市)多年平均气温19.1~19.9℃,平均年降水量1224.1~1633.7毫米,平均年日照1446.4~1694.0小时。福州气候资源丰富,气温适宜、雨水充足。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寒潮等。
二、四季气候特点:
福州按天气系统特征,分为以下四季:
1、春季(3~6月)
福州春季阴冷多雨,有春雨(3~4月)和梅雨(5~6月)之分。春雨期天气冷热多变,有的年份还会出现春寒、倒春寒以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春雨的雨势一般不大,但也有出现暴雨和洪水的可能。梅雨(又称霉雨)是北方冷空气与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交汇的产物,雨势较强,暴雨频繁。5~6月是福州洪汛多发季节,闽江严重的洪水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6月下旬梅雨结束后,进入夏季(平均日期6月28日),常出现一段高温天气。有的年份,6月份甚至于5月份有早台风影响。
2、夏季(7~9月)
夏季,常见的天气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晴热干旱天气,几乎年年都会出现,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有的年景由于副高中心长期驻留福建,晴空万里,滴雨难下,招致大旱。第二种是台风袭击下的狂风暴雨天气,平均每年有登陆和影响台风5~6 次,导致风涝灾害。第三种是辐合区制约下的局部或区域性雷雨天气,有时由于东风波、热带云团的影响,也会出现恶劣的天气,但持续时间较短,出现机会也不多。
7月进入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8月是台风登陆和影响福建最多的月份。9月,福建天气特点是多晴天,气温较高。
3、秋季(10~11月)
秋季既受热带天气系统侵袭,又受到西风带系统影响。秋季由于南海常有副热带高压存在,高空多为偏西北气流所控制,天气易于连晴,所以是一个相对的少雨季节。气温日较差是全年各月中最大值,秋高气爽是这一时期的气候特色。主要灾害是热带气旋或热带气旋和冷空气共同作用下,沿海出现10~11级大风。另外不利天气为寒露风与初霜冻,主要危及农业。
4、冬季(12月~次年2月)
冬季是一个相对冷干的季节,我市冷空气活动周期大约5~7天。每次冷空气入侵时,气温连续下降2-3天,以后又连续回升3~4天,紧接着下一次冷空气又来,“三寒四暖”循环不止。每年均有几次强冷空气侵入,造成较剧烈降温,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平均每年不过2次。
12月转入冬季,冷空气活动加强,寒潮开始入侵,天气干冷多晴,霜日增多。1月是福建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冷空气活动鼎盛。2月气温、雨量均比一月有回升和增多。本月雨日多,低温阴雨多为常见。
三、气象灾害:
影响福州市的主要气象灾害有热带气旋(台风)、暴雨洪涝、夏季高温、干旱、寒潮、低温冻害、倒春寒和强对流天气等。
1、热带气旋(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洋面急速旋转的低压大气涡旋。世界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级称6~7级称热带低压,8~9级称热带风暴,10~11级称强热带风暴,12~13级称台风,14~15级称强台风,16级或以上称超强台风。习惯上人们把热带风暴以上的热带气旋均称为台风。台风是影响我市夏季最严重的气象灾害。福州市年平均台风(或热带风暴,下同)影响次数为5.3个,最多为1961年11个,最少为1983年1个。5~12月有受台风影响的可能,7~9月最多,5~6月和10月份次之。有些台风来临时狂风暴雨,给我市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些台风强度不太大,给我市带来局地洪涝的同时,也缓解了前期晴热干旱的天气。
2、暴雨洪涝:一般定义日雨量≥50mm为暴雨,日雨量≥100mm为大暴雨,日雨量≥250mm为特大暴雨。福州各县(市)每年平均暴雨日数都为4~5天(不包括台风引起的暴雨)。暴雨(特别是连续性、大范围的暴雨)多数导致洪涝,也有部分洪涝是由于上游的暴雨造成的,如1998年6月19~25日闽江特大洪水。
3、高温(热浪):每年夏季除平潭外,我市各县(市)一般均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高温日数以福州市区和内陆各县为多。多年平均≥35℃高温日数,闽清、永泰两县达四十多天,闽侯、福州二十多天,罗源、连江7~12天。近年来气候趋暖,高温天气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03年为最重,除平潭未出现,福清有6天≥35℃的高温天气外,其余7个站共有39-71天≥35℃的高温天气,上述7个站出现了2-43天≥38℃的高温。7月-8月内陆三县和福州市区还出现了2-14天≥40℃的高温。
4、干旱:干旱是由于连续性无雨或少雨产生的,高温天气蒸发量大也会加重干旱的程度。福州市雨量虽多,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干旱也比较频繁,几乎年年都有,但各年旱情分布不均。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我市发生自1939年以来最严重旱灾,另外2000年3月下旬因干旱,森林火灾和居民区火灾都特别严重。
5、寒潮:寒潮是我市冬季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当气象要素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定义为寒潮:过程极端最低气温≤6℃;日平均气温48小时下降幅度≥7℃或过程降温≥8℃;最低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低5℃以上。我市多数年份都出现1~2次寒潮,寒潮给农、林、牧业和水产养殖带来很大影响,近年来影响较严重有1991年12月和1999年12月的两次寒潮。如1999年12月中下旬的寒潮,全区农林牧渔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亿元,其中经济作物(果树、茶叶、花卉)损失就达3亿元。
6、低温冻害:
冬季由于(多次)较强冷空气影响,虽然降温辐度没达到寒潮标准,但极端最低气温低,持续时间较长,对农业、林业、养殖等影响严重。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晴冷天气,极端最低气温很低,如2005年1月1日~2日;另一种是低温阴雨天气,如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中旬。
7、倒春寒:倒春寒指3月21日~4月10日(沿海南部指3月11日~4月10日),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12℃,≥5天(沿海南部≥4天);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2℃,≥4天(沿海南部≥3天);或3月下旬~4月上旬期间有二次日平均气温≤12℃,为期3天,且间隔不超过2天。倒春寒给水产养殖带来一些损失,另外对早稻播种进度及秧苗生长带来一定影响。历史上多数年份都发生倒春寒,这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倒春寒”程度大为减弱。
8、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大部分发生在春季,夏季次之,一般是空气对流作用发展产生的,属中、小尺度天气现象。如雷暴、冰雹、雷雨大风、飑线、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概率虽小且一般是局地性的,但一旦发生就给当地带来严重灾害。有些强对流天气不是单独出现,如冰雹来临时常有大风、雷暴与之相伴。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预报之最
最长的天气预报
1999年12月31日,8分30秒,迎接千僖年特别节目,从关注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开始。由宋英杰和杨丹共同主持
最短的天气预报
2008年8月8日,主持人出镜时间40秒。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即将举行,天气预报自豪地为奥运会浓缩了一次。
最素色的天气预报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全国哀悼日,《天气预报》的片头、字幕信息板、景观窗口以及主持人都是黑白的,主持人神情凝重、语调低沉,无背景音乐,那是一段举国同悲的日子。(注:片头文字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最快的语速
记得陈佩斯曾经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小品中说,全国说话最快的人是—天气预报主持人! 在外语教学中,老师经常说:学外语最难的,就是你能够用外语流利地播报天气预报。 可见世界各国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语速普遍比较快。因为《天气预报》本身节目时间短,而大家又希望不漏掉可能导致灾害的天气内容,所以天气预报主持人经常象机关枪一样说话。一般正常的新闻播报速度在250-300字/分钟,而我们曾经好奇地测算过,最快的时候,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语速曾经达到530字/分钟,属于严重“超速行驶”。
最国际视野的天气预报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天气预报》随即开始每天讲解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的天气状况,这是《天气预报》节目第一次持续播报“涉外”天气。
“搬”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的天气预报
1997年2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午夜钟声敲响,杨丹现场直播天气预报,“北方除了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瑞雪纷飞之外,基本上都是风和日丽的晴朗天气,而南方地区则沐浴在绵绵细雨之中。新春的阳光雨露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预祝来年又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丰收年。”它象一首报春的小诗,深深地留在我们很多人的记忆之中。
让路给庆祝文艺晚会而停播的天气预报
2015年9月3日,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加上晚上《新闻联播》延迟20分钟,故为了配合晚上的文艺晚会提前10分钟开始了,故当天的《联播天气预报》停播了一天。而中国气象频道、CRI环球购物频道则正常播出。
首次以两人主持的天气预报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当天,《天气预报》首次以两个主持人的形式进行播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