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价格战正酣!上市公司业绩分化,2024年看好这一细分市场

更新时间:2025-01-20 03:01 7 31 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贝贝 见习记者 何一华 北京报道

  2023年,风电装机量创新高,同时风机价格战持续进行,虽然完整财报尚未公布,但是从已经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风电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受到风机价格下行的影响,风电整机厂商业绩下滑。电气风电(688660.SH)亏损持续扩大,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12亿元至-13.4亿元。

  在风电装机量新高背景下,风电零部件企业则业绩高增。风电变流器龙头禾望电气(603063.SH)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速预计达到80.65%到94.90%;风电铸件企业日月股份(603218.SH)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速30.69%到51.02%。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风电机组价格出现下滑,主要原因包括市场竞争激烈、风电技术进步、产业化能力提升等,未来风电机组价格下降的长尾效应已经趋缓。

  需要指出的是,各地政府十四五海风装机规划约55GW,并且推进态度积极,业内一致认为,2024年海风装机量有望实现高增长。

  整机厂商业绩下滑

  2021年以来,风机价格一路下行,陆上风机中标价格从最高点时超过4000元/KW下滑至1000元/KW左右,海上风机价格则从7000元/KW左右下跌至3000元/KW左右。

  2023年风机价格战继续进行,风电机组中标价格不断探底。根据金风科技的统计,2023年9月国内陆上风机投标均价1553元/kW,较2022年底下降14%。进入2023年第四季度,陆上风机价格最低跌破1000元/kW,整机厂商利润持续摊薄。

  风机中标价格整体下降背景下,风电整机厂商业绩下行。1月31日,上海电气旗下风电上市公司电气风电发布预亏公告。公司2023年度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预计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12亿元至-13.4亿元,扣除净利润为人民币-13.4亿万元至-14.8亿元。

  对于2024年风机价格走势,秦海岩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23年的风电机组价格降幅,相比2020-2022年已明显收窄,很少出现在投标报价时比竞争对手低出200——300元/kW的极端案例,证明未来风电机组价格下降的长尾效应已经趋缓。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风机的价格有可能会稳定下来,但是也不会回升,所以大家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风机价格2023年内持续下行也导致企业存货减值。电气风电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度签订的部分风机销售订单的预估成本大于未来可实现收入,公司对该部分差额计提亏损合同损失准备,将其中超过已计提的存货跌价的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共计4亿元至4.6亿元。

  价格压力传导下,部分零部件企业业绩也受到影响。主营业务之一为风电装备锻件业务的海锅股份(301063.SZ)业绩出现下滑,公司预计2023年度风电装备锻件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同比下降29.6%,产品毛利率与同期相比亦存在较大降幅。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工业金属锻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环海陆(301040.SZ)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310万元到46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19%-88.41%;扣非净利润亏损225万元到335万元。

  除了受到订单价格下降的影响,中环海陆在公告中指出,为节约成本,主要风电轴承厂商自行建设轴承锻件产能,大幅加剧了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下游客户报价下降及回款周期延长,为控制风险,公司主动放弃承接部分订单,导致销量有所下滑。

  2023年海风装机量也低于预期。财信证券指出,广东和江苏合计约8GW海风项目停滞不前,2023年9月中下旬上述项目开始出现实质性进展。海风全年装机不及预期,从年初预计的10GW-12GW,变成最终的5GW-6GW。

  零部件企业业绩亮眼

  2023年国内风电装机量创新高。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规模达441GW,2023年新增风电装机量达到76GW,同比增长105%,超越2020年,创历史新高。补贴退坡、“抢装潮”后的风电需求韧性不减,2023年12月新增风电并网29GW,占全年新增装机超1/3。

  装机量高增背景下风电企业收入增长。1月31日,风电变流器起家的禾望电气发布业绩预增公告,新能源电控业务板块、传动业务板块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幅,使得利润增幅较大。公司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4.82亿元到5.2亿元,同比增加80.65%到94.90%;扣非净利润为4.01亿元到4.39亿元,同比增加96.07%到114.65%。

  前海联合基金指出,对于主轴、轴承、铸件和叶片等风电零部件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变动。2022年全球通胀走低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风电零部件企业盈利状态较好;2023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趋于稳定,零部件企业盈利逐步平稳。

  风电和其他主营业务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叠加原材料价格下降,振江股份(603507.SH)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公司预计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为1.65亿元至2.1亿元,同比增加74.35%至121.90%;扣非净利润1.75亿元到2.2亿元,同比增加453.22%至595.48%。

  资料显示,振江股份主营业务为风电设备、光伏/光热设备零部件;紧固件的设计、加工与销售;海上风电安装及运维服务。公司风电主要产品为机舱罩、转子房等风电设备产品,主要原材料为钢材类、油漆类等材料。

  日月股份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大型重工装备铸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包括风电铸件、塑料机械铸件和柴油机铸件、加工中心铸件等其他铸件,主要用于装配能源、通用机械、海洋工程等领域重工装备。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生铁和废钢,辅助材料为树脂、球化剂、孕育剂和固化剂等。

  1月30日,日月股份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5亿元到5.2亿元,同比增加30.69%到51.02%;扣非净利润约3.7亿元到4.4亿元,同比增加40.91%到67.34%。报告期内,日月股份产品销量与上年同期相比维持平稳状态,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内部成本改善项目的持续推进,毛利率得到了提升。

  业内认为,2024年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将开启更为明显的优胜劣汰。平安证券指出,考虑2023年新增订单将在2024年批量交付,估计风机企业2024年盈利水平仍然明显承压。风机环节的寒意将传导到风机零部件环节,考虑风机零部件的竞争格局,估计2024年风机零部件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也将走弱。

  海风装机有望迎小高潮

  经过2019年-2021年三年平价前的风电抢装潮后,风电装机商产能保有量变大,随着2021年和2022年国内新增装机量出现下滑,从2020年的71.67GW到2021年的47.57GW,进一步下滑至2022年的37.63GW,产能过剩情况下打起了价格战。

  供应增加也加剧了价格战。彭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像三一重能这种做机械相关业务的公司,也杀入到风电行业,导致竞争逐渐激烈。金风科技作为整机龙头,过去五年市占率一直下滑,行业第二名到第五名获得了新的市场份额,导致竞争更加激烈。

  同时,我国风电产业链国产化日趋完善,产能持续增强,也对机组成本降低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秦海岩进一步指出,“除主轴轴承外,我国风电产业链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机组制造中心,也是大多数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最大生产基地。其中,中国风电机组的产量占全球的2/3以上;发电机、轮毂、机架、叶片、齿轮箱、轴承等大部件产量占全球60%到70%。”

  虽然目前风电行业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仍有亮点。业内一致认为,2024年和2025年,海风装机量有望迎来小高潮。

  长江证券指出,十四五各省海风规划装机约55GW,若考虑2023年海风装机约6GW,则2021年-2023年海风累计装机约27GW,2024年和2025年仍有25-30GW的装机空间。

  一般来讲,风机从招标到交付,需要一年的时间,所以可以根据前一年的招标量,推测出第二年的装机量。长江证券统计,2023年国内海风招标约9.63GW,财信证券预计,2024年国内海风装机量在10GW-12GW,2025年的装机规模在16GW-18GW才能完成各省的“十四五”海风规划。

  在秦海岩看来,作为我国风电三大细分市场之一,海上风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报告,我国海上150m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m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27.8亿千瓦。未来,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将逐渐由近海走向专属经济区,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23年,我国沿海各省专属经济区海上风电规划合计总容量已达1.5亿千瓦。”

  彭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相对于光伏和陆上风机而言,海风的发电非常稳定,沿海地区现在对绿电的需求很大,所以我们对海上风电的发展还是非常看好的。”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alababa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