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市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胡澎:可设立北京“国际交流中心” 提升国际化水平

更新时间:2025-01-21 01:01 7 24 0

北京商报讯(记者 关子辰 吴其芸)1月20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持续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界别联组会上,市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澎发言时表示,客观而言,北京的国际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存在针对常住北京的外国人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她建议,应从完善多语言服务体系、设立北京国际交流中心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北京国际化程度。

北京市文旅局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入境北京的外国人仅为208万人。在胡澎看来,北京作为一座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拥有多家国际组织、机构总部、众多国际化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国际交流场所,举办了大量国际交流活动,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民众的交流和理解。

但她调研发现,北京的国际化程度仍有不足:一是针对常住北京的外国人服务设施不足,尤其是缺少能提供翻译服务、旅游指南、就医、子女上学等综合信息和服务的场所,日常提供外国人与北京市民交流互动的场所也很匮乏;二是城市英语环境不够理想,多数交通路线、公共设施、文化活动预告等缺少英文说明,导致外国人在旅游和生活时遇到困难;三是在京外国人遭遇数字鸿沟,当前中国服务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较高,一些场景尤其是出租车、博物馆、酒店、名胜景点均可使用手机预约、扫码支付等,但没有下载支付宝或绑定银行卡的外国游客、留学生则深感不便。另外,常住北京的外国人办理缴税必须到税务局窗口,不能在网上办理等。

胡澎建议,针对常住北京的外国人服务设施不足问题,应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旅游景点等提供多语言标识和信息,开发多语言智慧服务应用。市、区政府网站也可增加外文网页,用英、日、韩等语言介绍签证、租房、就业、就诊、子女上学、搬家、纳税、防灾等信息,可用动画方式介绍北京的垃圾分类、宠物饲养等城市管理规定,必要时设立网上服务窗口解答外国人提问。

在城市便捷性方面,胡澎建议,选择交通便利、人流密集以及大使馆、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聚集的场所设立“北京国际交流中心”,不定期与55座友好城市开展交流活动,开设语言学习班和文化讲座,提供咨询,帮助外国人了解北京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让外国人更好地融入北京的生活。

在信息服务及支付便捷性方面,胡澎建议,政府出面组织科研队伍进行攻关,解决外国人电子支付问题。同时,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保障外国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另外,及时了解外国人对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服务。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alababa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