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气预报越来越不准了(北京天气预报准确率)

更新时间:2025-01-21 08:01 1 22 0

为什么最近几年天气预报基本没有准确性了?

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首先,人类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阴晴冷暖、雨雪风霜,各种天气产生和变化,都是由大气不断运动造成的。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科学家们还不能真实地描述大气运动的细微结构。 其次,气象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气象探测已发展成为覆盖地基、空基、天基的立体观测系统,地面观测站、高空观测站、自动气象站、雷达观测站、气象星组成了时刻监视大气运动和变化的观测网。但这个网络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会有疏漏,就像大网捞小鱼,容易漏掉。而且观测资料可能会有误差,例如,风向、风速观测结果是采用2分钟观测的平均值,可能就会有一定误差。 第三,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天气的变化,是地球周围大气运动变化的结果,而大气运动变化,物理上要符合流体力学和热力学一些定律,这些定律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写成数学方程。人们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方程求解的问题。这样的方法叫数值天气预报,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核心。然而,目前任何一套模型都不能真实地模拟大气演变,只是近似,必然存在误差。 第四,预报员之间的经验及水平会有差异。数值模式计算出来的预报结果,不能直接作为预报结论,预报员还要进行解释应用,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订正。例如,北京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山,天气预报必须考虑地形影响。预报员的个人经验也在复杂天气的预报和综合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天气预报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上,在发达国家,天气预报不准的现象也经常出现。2005年,美国暴雨预报准确率也只有22%,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是103公里。宋英杰说,他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一本小册子,内容是提醒气象工作人员面对公众嘲讽,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 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人机交互信息加工处理系统为平台、综合应用多种预报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预报时效基本覆盖了10天以内的所有时段,旬天气预报、逐日滚动的7天天气要素预报和3天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已在全国台站全面展开。台风、暴雨、大风降温、沙尘暴、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明显提高。 10多年来,我国天气预报质量评分曲线,呈现上升的趋势。按国际通用标准来评,目前对于小雨的预报准确率为60%,暴雨接近20%,台风的路径误差约为120公里。 “虽然有几次出现较大误差,但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北京市气象台预报准确率还比较高。”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说。据他介绍,北京市气象台1月至3月24小时气温预报(最高、最低气温)的准确率为70.4%;1月至4月13日, 24小时雨雪预报准确率为72.2%;1月至3月24小时5级以上大风预报准确率为84.6%。 气象专家们同时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说,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缺乏能满足精细化的要素预报需求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模式的预报时效与精细程度与世界先进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专业数值预报模式主要还是以国外引进为主。资料同化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这是制约我国天气业务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的水平不够高。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能力明显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和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精细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加深了人们对天气预报信息的依存度。这使得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希望”和“失望”同时增加了。

现在的天气预报越来越不准确的,原因是什么呢?

每天做天气预报,呈现给观众的,是最终的气象产品。之前需要气象理论基础、气象观测、监测,然后通过电脑处理、分析、判断得出最终每天的天气预报。

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很多,情况复杂

因此,天气预报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一般来说,预报的时效越短,可靠性越高;时效越长,可靠性就较低。同时,有时天气的局地性也很大,例如,预报某都市下雨,可能都市北部下雨了,当地就认为预报是准确的;而南部没有下雨,南部地区的居民就会认为预报是不准的。

当前,我国都市的短期预报准确率一般可达80%以上,但是,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预报准确率会有所不同。在特殊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到更细致的,如以小时为组织的预报,但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需要很多的资源条件(如北京奥运期间,为奥运会提供了十分细致的预报),而一般情况下就很难做到每小时预报了。气象部门正在努力尽可能的把天气预报做的更准确。

科学无止境,变化是绝对的,而不变才是相对的

由坏变好,人就舒服,而由好变坏,人就觉得不可思议!变化无常,变化多端,正是气象方面要去破解的难题之一。

但是,干万不要指望这个问题只要解决了,就会万事大吉了,气象方面还会有新的问题在等待我们去破解!如此,循环不停,反复研究,也只能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极端的天气现象还会继续出现,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则,变是永恒的,而不变才是相对的!

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在提升

天气预报的水平虽然比起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预报的准确度也在提升,但是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人员根据掌握的一些天气情况作出来的判断,一般来说三天之内的天气预报准确度要高一些。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温度和天气预报作出的温度肯定有一些不同,城市天气预报也只是针对那个地方作出来一个平均值,但是同一个都市在不同的区域感受到的温度也不同,比如夏天高温时太阳直晒的地方,地表温度远超过天气预报预报的最高温度,实时气温也是气象站所在地作出的,手机上的天气情况也是根据气象台作出的预报随时更新,所以仅供参考。

另外气候干燥的地方,天气监测出来的温度和人们的体感温度差别不大,但是在气候潮湿的地方,人们感觉到的温度会比天气监测出来的温度要高几度。

北京的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既然是预报,就不能100%的准确,不过这两年北京气象台确实有些让人失望。

去年一场大暴雨突降京城,打了个防汛部门和京城百姓措手不及,气象台长解释说是前面的高楼挡住了信号造成判断失误。

今年“麦莎”将至,气象台预报会有大暴雨降临,结果全城皆兵,严阵以待,但“小麦”就是不来,气象台确认为这是防患于未然。

着实让人恼火,我认为这里有个人为因素,如果气象台的老爷太太们真能把百姓的利益切实放在首位,恐怕也不会出现这种虚报或不报的笑话了。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alababa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